问题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直以来,乱扔垃圾、随意插队、随地吐痰、乱写乱画、如厕不冲、衣衫不整、缺乏礼让、用餐浪费……诸如这些陋习,跟着浩荡的旅游人群走出了国门,不仅给个人形象抹了黑,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也跟着受损。此前,金字塔刻字、薰衣草田打斗等现象,引发了一波波的社会反思。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讲文明

文明在我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这个词对我们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只要我们讲文明,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可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有的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有的坐公交车的时候看到老人不让坐……

记得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妈妈带我去逛街。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谈笑风生,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买买那个,可开心了。突然,我看到一个男孩正在吃香蕉,吃完香蕉,就随手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一个小妹妹看到了,急忙对他说:“大哥哥,你不能把香蕉皮扔到地上。老师说过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孩子!”那个男孩听了,看都没看那位小妹妹一眼,好像没听见似的。但是,那位小妹妹刚说完就跑过去,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了垃圾箱里,然后一蹦一跳地走了。我看到这一切,心想:这个小男孩真不讲文明,还不如一个才上幼儿园的小妹妹呢!

其实, 有时候,我也不例外。记得有一次,我在过马路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棍一颠一跛地向马路对面走去。这时,我很犹豫,心里好像有两个人在吵架似的,一个好像在说:“算了吧,就这一点小事,那位老奶奶一定能过去。”另一个好像在说:“不行,老师讲过,一定要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孩子的。”就在我左思右想、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阿姨连忙跑过去,扶着那位老奶奶过马路。我看在眼里,感到非常后悔。我发现我的文明之心忽然间全都飞走了,我决心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

对此,我要倡议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讲文明。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讲文明,都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关爱,共同努力,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有的时候, 与其说是文明守护着你, 不如说是你守护着文明。用一颗对社会、对大家的真心, 维持文明的存在, 发挥出特色。让文明的温暖, 常包围着你;让文明的感动, 常牵着你。 更有一种文明,常在你的心上,常在你身边。只有每个人都用心浇灌文明, 文明之花才会处处开放!

题目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材料中,这些国人陋习和对个人及国家民族的形象影响为分析重点,可以从讲文明、树形象、等角度构思。可参考以下立意:

1.可以对国民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

2.可以写如何改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提高国民素养;

3.可以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反思,探究原因。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每小题3分)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①亡已。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继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②。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③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霑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④。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蔆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①蹇蹇(jiǎn):忠诚正直的意思。②城旦:秦汉时的一种刑罚。③二千石:汉代官级的代称。这里指太守。④乘传(shèng zhuàn):乘驿站的传车。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官属皆征入征:征收

B. 固欲安之也固:原本

C.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假:借贷

D. 秋冬课收敛课:检查督促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卒以淫乱废

汝殁以六月二日

B. 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 诸持钩田器者皆为良民

乃赏成,献诸抚军

D. 持兵者乃为盗贼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3.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相)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B. (昌邑群臣)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C. (劫略相随者)弃其兵弩而持钩

D. (遂)劳来循行

4.下列对原文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龚遂为昌邑王郎中令,在刘贺执政时因多次谏诤规奉其主,才在昌邑王即位被废后免于一死。

B. 龚遂70多岁出任太守,分析渤海盗贼四起之因,并为宣帝出谋划策,深得宣帝的赏识。

C. 龚遂到任就颁布各种命令,撤除捕盗官吏,不追究作乱者,开仓济贫,不久便乱平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