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的是:

A.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问的平衡

B.小王小时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以后人生的持续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D.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的要点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A、C、D三项均符合该定义。B项的小王只是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并没有对后代产生影响,不符合该定义。

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据材料一,概括 “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6分)

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2)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4分)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为例,论证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10分)(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