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面侧深区前为上颌骨后面,后为腮腺鞘,内为翼外板,外为下颌支,通常被视为面侧深区解剖关键的结构是()

A.翼丛

B.上颌动脉

C.上颌静脉

D.下颌神经

E.翼外肌

答案

参考答案:E

解析:面侧深区的境界:前为上颌骨的后面;后为腮腺鞘;内为翼外板;外为下颌支,即翼下颌间隙及颞下间隙的范围。面侧深区的层次:层次排列不很明显,由浅入深大略分层为:①翼丛:(浅部)位于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及翼内肌、翼外肌两肌之间;②上颌动脉:贴邻下颌颈的深面向前走行,越过翼外肌浅面,经翼外肌两头间入翼腭窝;③下颌神经与翼外肌:下颌神经出卵圆孔后即位于翼外肌深面几乎立即分支,颞深神经、咬肌神经从翼外肌上缘穿出,颊神经从翼外肌两头之间穿出,舌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均经翼外肌下缘穿出,进入翼下颌间隙。故把翼外肌视为面侧深区的解剖关键。因此,正确答案为E。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为尼古丁“洗冤”

尼古丁真是香烟中的最大“杀手”吗?最新科研结果颠覆了这一传统论断。中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尼古丁非但几乎没有神经毒性,还可防治帕金森氏病和老年痴呆症。科学家正在为尼古丁申报相关药物的发明专利。

  长久以来,存在于香烟中的尼古丁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经毒素,可引起心、肺、眼、肾等多种疾病。但最新实验表明,尼古丁虽能使人上瘾,神经毒性却极小。据领衔该课题的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保路教授介绍,他们每天给小鼠喂食相当于一般吸烟者(1-2包香烟)的尼古丁长达5个月,小鼠未出现任何异常。

同时,另一现象引起科学家的兴趣: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吸烟者患帕金森氏综合征和老年痴呆症的概率远低于不吸烟者。为此,赵保路带领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尼古丁居然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与诱发帕金森氏病的6-羟多巴胺,以及导致老年痴呆症的β淀粉样蛋白是“死对头”,能够抑制它们对脑细胞的损伤,而且使患老年痴呆症的转基因鼠脑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明显减少。以上研究结果已经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

  那么,谁是香烟中真正的健康“杀手”?赵保路课题组经多年研究发现,卷烟烟气中的自由基、亚硝胺等主要有害物质,才是“真凶”——它们能导致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氧化,促发癌症等疾病。

科学家又发现,素有“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好饮料”之称的茶,能有效消除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赵保路介绍说,茶叶中含茶多酚等有机物质450余种,无机矿物质超过15种,具有杀菌、解毒的特殊功能。

通过把茶的功效与卷烟嫁接,也就是将茶叶制成茶质滤棒,卷烟烟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自由基能降低30%左右,亚硝胺降低10-25%、苯酚类降低20%左右。赵保路课题组正就此继续研究,以取得更好效果。

另外,茶叶中的香气物质还使卷烟产生清香怡人的香气,对吸烟者口腔和上呼吸道有消炎作用,减少痰量,对部分人群还有戒烟作用——对“瘾君子”而言,可谓一举两得。同时,茶质滤嘴能自然降解有害物质的飘散,十分环保。

不过,科学家仍严正警告:吸烟有害健康,无论如何减小危害,最好的办法仍是远离烟草。

小题1:对“尼古丁”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尼古丁被中国科学家“洗冤”,它除可使人吸烟上瘾外,有利而无害。

B.尼古丁不但神经毒性很小,还可防治帕金森氏病和老年痴呆症。

C.尼古丁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与诱发帕金森氏病的6-羟多巴胺,以及导致老年痴呆症的β淀粉样蛋白是“死对头”。

D.尼古丁能够抑制有害物质对脑细胞的损伤,而且使患老年痴呆症的转基因鼠脑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明显减少。小题2:下列对“茶”的功能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茶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好饮料。

B.茶能有效消除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具有杀菌、解毒的特殊功能。

C.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对吸烟者口腔和上呼吸道有消炎作用,可减少痰量。

D.茶制成茶质滤嘴,能自然降解香烟中的有害物质,收到极好的环保功效。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帕金森氏病和老年痴呆症,我们可以用吸烟来解决。

B.对所有“瘾君子”而言,可以通过吸带有茶质滤嘴的烟来达到戒烟的目的。

C.将来科学家研制出来更好的茶质滤嘴,人们就可以尽情地喷云吐雾,不用担心吸烟有害健康了。

D.尼古丁非但不是香烟中的最大“杀手”,它对人体还有很大益处,完全有可能成为预防帕金森氏综合征和老年痴呆症的“良药”。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