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诊断颌下腺导管结石,拟拍X线片时,首选何种方法

A.下颌曲面断层

B.颌下腺造影

C.下颌骨侧位片

D.颌下腺侧位+下颌横断颌片

E.下颌体腔

答案

参考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

B.宦三年矣宦:做官

C.宣子田于首山田:打猎

D.晋侯饮赵盾酒饮:给…喝小题2: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晋灵公不君”的一组是(   )

①厚敛以雕墙        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③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   ④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⑤犹不改,宣子骤谏     ⑥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下杀死,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和董狐的不畏权贵、秉笔直书。

B.《晋灵公不君》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

C.三个武士的形象都非常出彩。作者对每个人都只写了一两个片段,却让人过目不忘,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

D.第一、二段,作者写了大臣们对晋灵公的劝谏。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用繁笔写的是赵盾,用简笔写的是士季。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4分)

                                                                         

(2)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4分)

                                                                         

单项选择题

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

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喜爱而成为装饰品。《说文》:“婴,颈饰也。”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她们之手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是很自然的事。因此,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

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

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贝。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的,两串形成一个标准单位,称为“朋”。甲骨文有“易多女有贝朋”“光取贝二朋”“贝十朋”的等记载。商王将几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应当送,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以示纪念。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的代表或结晶。

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然使用贝币。在西周的社会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币的流通量日趋庞大。如殷代甲骨文中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金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他材料仿制而成。现已出现的有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生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周代的铜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造货币。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为“鬼脸钱”和“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

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贝币仍在流通,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采取了法律手段统一全国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取代了原来繁多的其他实物货币,贝开始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从而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外衣,返璞归真了。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列对文章最后两段的内容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贝币在流通领域的统治地位被取代而逐步成为有钱人的殉葬品

B.各种金属货币纷纷进入流通领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秦始皇用统一货币的法律手段,促使贝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

D.金属货币取代实物货币,从而使贝币又重新成为人们的“器饰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