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生产家用电器的上市公司,实行事业部制管理,有A、B、C、D四个事业部,分别生产不同的家用电器,每一事业部为一个资产组。甲公司有关总部资产以及A、B、C、D四个事业部在2015年的资料如下:(1)甲公司的总部资产为一组电子数据处理设备,成本为1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至2015年年末,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6年。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用于A、B、C三个事业部的行政管理,由于技术已经落后,其存在减值迹象。

(2)A资产组为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由X、Y、Z三部机器组成。这三部机器的成本分别为4000万元、6000万元、10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均为8年。至2015年年末,X、Y、Z机器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均为4年。由于产品技术落后于其他同类产品,产品销量大幅下降,A资产组存在减值迹象。经对A资产组(包括分配的总部资产,下同)未来4年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并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甲公司预计A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8480万元。甲公司无法合理预计A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因X、Y、Z机器均无法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也无法预计X、Y、Z机器各自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甲公司估计X机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00万元,但无法估计Y、Z机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3)B资产组为一条生产线,成本为1875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至2015年年末,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6年。经对B资产组(包括分配的总部资产,下同)未来16年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并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甲公司预计B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600万元。甲公司无法合理预计B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4)C资产组为一条生产线,成本为37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5年。至2015年年末,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8年。由于实现的营业利润远远低于预期,C资产组出现减值迹象。经对C资产组(包括分配的总部资产,下同)未来8年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并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甲公司预计C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016万元。甲公司无法合理预计C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5)D资产组为新购入的生产小家电的丙公司。2015年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甲公司以9100万元的价格购买乙公司持有的丙公司70%的股权。4月15日,上述股权转让协议经甲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和乙公司股东会批准通过。4月25日,甲公司支付了上述股权转让款。5月31日,丙公司改选了董事会,甲公司提名的董事占半数以上,按照公司章程规定,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表决通过,当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在该项交易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至2015年12月31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账面价值为13000万元。甲公司估计包括商誉在内的D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3500万元。

(6)其他资料如下:①上述总部资产,以及A、B、C各资产组相关资产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均为零;计提减值后,原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不变,并假定以前全部未计提过减值损失。②电子数据处理设备按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年限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比例进行分配。③除上述所给资料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1)计算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和A、B、C资产组及其各组成部分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和A、B、C资产组及其各组成部分于2016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

(2)计算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参考答案:

(1)A资产组分摊总部资产的价值=1200÷[(2000+3000+5000)×4+1500×16+2000×8]×(2000+3000+5000)×4=600(万元);B资产组分摊总部资产的价值=1200÷[(2000+3000+5000)×4+1500×16+2000×8]×1500×16=360(万元);C资产组分摊总部资产的价值=1200÷[(2000+3000+5000)×4+1500×16+2000×8]×2000×8=240(万元)。含分摊总部资产价值后的A资产组的账面价值=(2000+3000+5000)+600=10600(万元);含分摊总部资产价值后的B资产组的账面价值=1500+360=1860(万元);含分摊总部资产价值后的C资产组的账面价值=2000+240=2240(万元)。含总部资产价值的A资产组发生减值损失=10600-8480=2120(万元),其中总部资产承担减值=600÷10600×2120=120(万元),A资产组本身承担减值损失=10000÷10600×2120=2000(万元)。将A资产组减值损失在X、Y、Z三部机器间分配:X机器应分摊减值损失=2000÷(2000+3000+5000)×2000=400(万元),但甲公司估计X机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00万元,所以X机器只承担减值损失200万元;余下的1800万元减值损失在Y、Z机器之间分配,Y机器分摊减值损失=3000÷(3000+5000)×1800=675(万元);Z机器分摊减值损失=5000÷(3000+5000)×1800=1125(万元)。或:X机器分摊减值损失=2000÷(2000+3000+5000)×2000=400(万元);Y机器分摊减值损失=2000÷(2000+3000+5000)×3000=600(万元);Z机器分摊减值损失=2000÷(2000+3000+5000)×5000=1000(万元);因X机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00万元,所以X机器只承担减值损失200万元,余下200万元在Y机器和Z机器之间进行分配,则Y机器分摊的减值准备=600+200×3000÷(3000+5000)=675(万元);Z机器分摊的减值准备=1000+200×5000÷(3000+5000)=1125(万元)。B资产组可收回金额为2600万元,高于含分摊总部资产价值的账面价值1860万元,未发生减值。含总部资产价值的C资产组发生减值=2240-2016=224(万元),其中总部资产承担减值=240÷2240×224=24(万元),C资产组本身承担减值=2000÷2240×224=200(万元)。总部资产减值=120+24=144(万元),2015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后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144=1056(万元),2016年计提折旧额=1056÷16=66(万元)。X机器减值为200万元,2015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后X机器的账面价值=2000-200=1800(万元),2016年计提折旧额=1800÷4=450(万元)。Y机器减值为675万元,2015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后Y机器的账面价值=3000-675=2325(万元),2016年计提折旧额=2325÷4=581.25(万元)。Z机器减值为1125万元,2015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后Z机器的账面价值=5000-1125=3875(万元),2016年计提折旧额=3875÷4=968.75(万元)。A资产组发生减值损失2000万元,计提减值后A资产组的账面价值=(2000+3000+5000)-2000=8000(万元),2016年计提折旧额=450+581.25+968.75=2000(万元)。B资产组2016年计提折旧额=1500÷16=93.75(万元)。C资产组发生减值损失200万元,计提减值后C资产组的账面价值=2000-200=1800(万元),2016年计提折旧额=1800÷8=225(万元)。计提减值的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2344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X机器200-Y机器675-z机器1125-C资产组200-电子设备144(2)甲公司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商誉=9100-12000×70%=7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包含完全商誉调整后D资产组的账面价值=13000+700/70%=14000(万元),可收回金额13500万元,D资产组减值损失金额=14000-13500=500(万元),所以减值损失只冲减商誉50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减值=500×70%=350(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350贷:商誉一商誉减值准备350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1-25题。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 * * 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3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19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44%到1989年的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人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1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 * * 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到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不到全部出口的土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完成“数字商品交易”,依靠的条件是:

A.依靠电子现金和数字商品间的信息交换

B.依靠有关商品的信息列出供选购

C.依靠生产地和消费地不管多远都可以进行交易

D.依靠电子现金蕴藏的创造巨大数字商品市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