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儿男,5岁,因“发热、咳嗽2周”来诊。体温38~39℃,咳嗽、咳黄痰,痰中带血丝,予头孢他定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既往分别于3岁和4岁患右下肺炎1次。查体:T38.5℃,P110次/min,R30次/min;呼吸稍促,右下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性啰音。

下一步的治疗措施有(提示胸部CT(增强):可见多个环形空腔影位于右下肺叶,壁厚,部分含有气液平面,囊肿的边缘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未见异常走行的肺血管。支气管镜未见异物存留。)()

A.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治疗

B.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C.支气管镜灌洗

D.立即手术治疗

E.抗感染治疗观察3~6个月,囊性改变仍不消失再手术切除

F.抗真菌治疗

答案

参考答案:A, E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跨度为105m+180m+105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施工单位在整个箱梁浇筑过程中主要施工过程如下:

1.在桥墩上按0号块设计标高安装托架并与桥墩可靠连接,托架承载力按0号块理论重量的130%设计,托架安装后开始绑扎钢筋、埋设预应力管道,检验合格后浇筑0号块混凝土;

2.在0号块上拼装挂篮.挂篮在工厂加工后直接运到工地拼装并试压,以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

3.按设计标高加预拱度值架立模板、绑扎钢筋、浇筑各个节段的箱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

4.拆除模板,移动挂篮,开始下一节段的施工;

5.在箱梁顶、底板各布置测点,为使测量数据尽可能准确,将观测高程的相对坐标系建立在每个拟浇筑节段的前一个节段距端部50cm处;

6.所有高程测量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测量混凝土浇筑前后、预应力束张拉前后的高程,分别安排在早晨和中午各测量一次,以消除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影响;

7.边跨合拢段采用支架现浇,整个浇筑按设计要求进行,一直到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完成;

8.中跨合拢段在安装劲性骨架后浇筑混凝土,为观测整个浇筑过程中的变形,浇筑在中午进行.

问题:

1.施工单位在托架和挂篮操作中有何错误和遗漏之处?

2.施工单位建立的测点相对坐标系和测量是否正确?为什么?

3.中跨合拢施工中存在哪些错误?

4.为什么在合拢段中需设置劲性骨架?

5.指出该桥的施工主要检验内容?

6.在该桥施工中要进行哪些原材料检验?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