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参考答案:
(1)平等不仅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3分)
(2)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一切领域内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即守法上的平等。(3分)
(3)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即司法上的平等。(3分)
(4)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即反对特权。(3分)
(5)从性质上讲,我国宪法确定的平等权是适用法律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3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平等权。平等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第一权。考生在掌握公民的平等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平等权在宪法上的经典表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权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平等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意味着全体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3)平等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然也是国家的基本义务,国家的基本义务主要体现在:国家有义务无差别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利,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平等予以追究;
(4)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反对特权,反对歧视;
(5)从基本权利和公民其他权利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平等权是贯穿于公民其他权利的一项权利,它通过其他权利,如男女平等、民族平等、受教育权平等而具体化;
(6)平等权反对差别对待,但若有进行差别对待的合理理由则除外,即平等权不仅包括形式上的平等,也包括实质上的平等,如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和对特定主体的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