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日,“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

——《唐律疏议》卷六《名例》

(1)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①何谓“化外人”?唐律关于“化外人”相犯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如何评价唐律的上述规定?

(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疏议”与律文之间的关系。

答案

参考答案:

(1)①“化外人”即外国人。依照唐律关于“化外人”相犯的规定,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入主义原则;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则按照唐律处理,实行属地主义原则。②唐律的这一规定体现了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既维护了唐朝的司法主权,也照顾了其他国家的法律习惯。

(2)“疏议”是对律文的解释,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唐律的本条“疏议”既具体解释了“化外人”的概念,明确了律文适用的对象;又对律条所规定的“化外人”有犯的两种情形作了详细的说明,其目的在于阐明律意,以便于准确地适用律文。

【点评】法硕的综合课考试中,唐朝的法律制度考核是重中之重,历年来考查率高达80%,同学们在备战的时候注意加强对于唐朝法律制度的复习,对于明、清两朝的特色制度如明朝锦衣卫、清朝秋审制度也要注意把握。元朝的监察制度非常有特色,但尚未考核。考生要注意相关记忆。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