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脊髓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答案

参考答案:从横切面观察脊髓,可见正中央有中央管,围绕中央管可见H形或蝶形的灰质。每一侧灰质可见分别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前角和后角,在胸髓和上部腰髓(L1~3)还可见向外伸出细小的侧角。前角、后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三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前外侧沟、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索。在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灰质、白质混合交织,此处称为网状结构。不同节段脊髓的灰、白质构成形态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节段脊髓因其所支配的身体部位不同而含有的神经元数量不同所致。
(1)灰质:脊髓灰质由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级神经元所组成。从横切面看,各种相同类型的神经元往往聚集成簇。这些细胞群在有些地方则形成界线较分明的神经核。这些细胞群往往还沿脊髓的纵轴排列,因此从立体角度看,它们多是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的神经元柱。全部脊髓灰质可以分成10个板层,这些板层从后向前分别用罗马数字I到X命名。
1)前角(前柱):前角含有大、中、小型神经元,占脊髓全长,各型细胞混合存在,其中大中型细胞多为α和γ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占2/3,γ运动神经元占1/3,发出轴突经前根至骨骼肌。小型细胞为中间神经元,其中包括Renshaw细胞。
2)侧角(柱):
①中间内侧核:为一群小型及中型细胞,呈三角型,位于中间带内侧部,中央管的外侧,占脊髓全长,此可能接受内脏传入纤维,并传递至内脏神经元。
②中间外侧核:位于中间带外侧的尖端,占据侧角(柱),为中等大多极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此核自起C8,下抵L2~3属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经前根、白交通支,终于交感神经节。在S2~4前角基部的外侧面也有类似但较为分散的细胞,发出轴突经前根至盆腔的副交感神经节,称为骶副交感核。
3)后角(后柱):在横切面上后角自后向前分为尖部、胶状质部、头部、颈部和基部。后角内的神经细胞属感觉性,接受经后根传入脊髓的体表、体内和本体的各种感觉纤维。
(2)白质:在脊髓白质内,上、下纵行的纤维束各占一特定的区域,分为脑与脊髓之间长距离的上行(感觉性)、下行(运动性)传导束和脊髓内短距离联络性的固有束。各束之间无明显的分界,脊髓白质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网组成,形成三个白质柱。
1)前索:位于前正中裂和前外侧沟之间,前索内下降的纤维,包括:①皮质脊髓前束,为非交叉的锥体束,位于前正中裂的两侧,来自大脑皮质运动区,其纤维终止前陆续在白质前联合处交叉,终止于对侧前角细胞,主要支配上肢和颈肌。②前庭脊髓内侧束,起自前庭内侧核,纤维交叉伴随内侧纵束下行,止于颈节和上胸节。③顶盖脊髓束,起自上丘的深层,在内侧纵束的前方,两侧纤维交叉,交叉后的纤维下行于内侧纵束的前方,在脊髓内位于前索,近前正中裂,大部分纤维至上四个颈节,少量纤维至下四个颈节。④网状脊髓内侧束(脑桥网状脊髓束),起自脑桥被盖内侧部的细胞,此束几乎全部不交叉,下行于脊髓前索内侧部。⑤内侧纵束,此束起自脑干的许多核团,下行于脊髓前索的内侧部,靠近前正中裂。终止于前角及部分中间带,此束只见于上颈节。⑥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边缘部,起自对侧后角中央细胞柱,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上行,止于丘脑。
2)侧索:位于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之间。
在侧索内下行的纤维:①皮质脊髓侧束,即锥体束,位于脊髓小脑束和固有束之间。起自对侧火腑皮质中央前回的大锥体细胞,在延髓交叉。交叉后下行终止于前角,占脊髓全长。它支配四肢肌肉的随意运动,特别是肢端的运动,尤其是手的精细动作。②网状脊髓外侧束(延髓网状脊髓束),起自延髓网状结构的内侧2/3,下行于脊髓侧索的前部,占脊髓全长。网状脊髓束对脊髓α和γ运动神经元有易化和抑制性作用。③红核脊髓束,起自对侧的红核,在中线交叉后下行,在脊髓内位于皮质脊髓侧束的前方,终止于前角。④前庭脊髓外侧索,起自前庭外侧核,纤维不交叉,下行于同侧脊髓侧索的前部,纵贯脊髓全长,此束可增强同侧肢体的伸肌紧张。⑤下行自主性通路,此通路直接和间接与下丘脑相关联,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除接受低级脑部的影响外,也接受大脑皮质某些区域的影响,下行自主通路是多突触的,弥散分布于脊髓的侧索和前索,与侧固有束和网状脊髓束密切关联,终止于中间外侧核。
侧索内上行的纤维:①脊髓小脑后束,由Clarke核发出纤维向外至同侧侧索后部周缘上行,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的下肢代表区(蚓部)。②脊髓小脑前束,在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主要为交叉纤维,起自对侧与同侧后角中央细胞,此束上行至延髓即与脊髓小脑后束分离,经小脑上脚(结合臂)的背侧面进入小脑蚓部。③脊髓丘脑侧束,位于脊髓小脑前束之内侧前方,起于对侧后角边缘核、后角颈部、中间带和部分前角,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上行终止于丘脑。纤维排列自外内依次为骶、腰、胸、颈各部。④脊髓顶盖束,传导躯体感觉到与视、听有关的中脑顶盖区,此束甚少,其起始细胞与脊髓丘脑束相似,与脊髓丘脑束伴行。⑤脊髓前庭束,此束中一部分纤维是脊髓小脑后束的侧支。另一部分起自其他后角神经元。在同侧脊髓上行,止于前庭外侧核的尾侧部。⑥脊髓网状束,属于脊髓-网状-丘脑系统,占脊髓全长,起始于脊髓后角的神经元,于脊髓前外侧索上行,止于延髓网状结构的纤维主要是不交叉的,至脑桥的纤维分布于两侧,多数终于脑桥尾部网状核,少数至中脑网状结构,此束对保持意识和觉醒起重要作用,故属上行网状激活系统。⑦内脏感觉传导束,其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支起自胸腹腔内脏的痛觉和牵张感觉的感受器,第二级神经元在脊髓灰质内的部位及其纤维的走向尚未明确,传导内脏感觉的纤维可能靠近脊髓丘脑束上行。
3)后索:在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在后索下降的纤维束有束间束与隔缘束,上行纤维束有:①薄束,位于后正中沟的两侧,系由来自下肢及下胸段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的纤维所组成,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②楔束,在薄束的外侧。系来自上胸、上肢与颈部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纤维,终止于延髓的楔束核。
4)固有束:为联系脊髓不同节段短距离的纤维束,对脊髓的反射活动起重要作用,是脊髓固有反射的基础。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