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由①、③、④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常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则符合该条件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至少写两种)。

(2)由表中①、④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构成的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通常使用的催化剂为    (填序号)。

a. MnO2 b. FeCl3   c、Na2SO3    d、KMnO4

(3)下图中A~F是由部分上表中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A、B、C为单质,转化关系如下:

Ⅰ.若B为黄色固体,A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组成的单质。

①F的电子式为    

②实验测得起始参加反应的B和最后生成的B质量相等,则起始参加反应的A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Ⅱ.若D为淡黄色固体,焰色反应为黄色,组成C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①下列关于D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b.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 d.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②用惰性电极将F的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则阳极反应式是           

答案

(1)HNO3、NH4NO3(合理即可)

(2)ab (3)Ⅰ.①②2∶1 Ⅱ.①bc ②4OH--4e-2H2O+O2

题目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S,⑨为Cl。(1)由H、N、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常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则符合该条件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HNO3、NH4NO3。(2)由H、O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构成的化合物H2O2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通常使用的催化剂为MnO2或FeCl3,选ab。(3)Ⅰ.若B为黄色固体, A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组成的单质,结合题给转化关系知,A为氢气,B为S, C为氧气,D为硫化氢,E为二氧化硫, F为水。①F为水,电子式为;②发生的反应H2+SH2S,S+O2SO2,SO2+2H2S=3S+2H2O,由反应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硫和最后生成的硫质量相等,则起始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Ⅱ.若D为淡黄色固体,焰色反应为黄色,则D为过氧化钠;组成C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C为碳;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为Na、B为氧气、E为二氧化碳、F为碳酸钠,①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过氧化钠中氧元素为-1价,处于中间价态,过氧化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正确;c.过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正确;d.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选bc;②用惰性电极将碳酸钠的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实质为电解水,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

单项选择题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弘扬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的误解。

同样,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较少谈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些人认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的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然而,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了科学精神。甚至有些科学家也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家可能是本专业的专家,但是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未必了解。因此,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包括科学家的科学素质。这个命题并不矛盾。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就是科学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有些科学家,比如纳粹的毒气专家,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科学精神所不容的。

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反,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使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比如传统科普常常把科学神化,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必然是好的,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或者把它当作偶然的技术上的失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对科学本身提出质疑正是科学自身的要求。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的未来。

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存在着难与易的关系,树立科学精神是科学学习的最高要求

B.科学精神不能用归纳的方法分成若干条目,它体现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普及之中

C.科学精神是指掌握了科学知识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

D.科学精神中包含着社会正义和良知,纳粹毒气专家不具备科学精神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