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不断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表 H市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情况表
产业 | 2012年 | 2002年 | ||||
经济增加值比重 | 就业 比重 | 结构偏离度 | 经济增加值比重 | 就业 比重 | 结构偏离度 | |
第一产业 | 3.9 | 10.9 | 7 | 6.2 | 20.9 | 14.7 |
第二产业 | 35.1 | 40.5 | 5.4 | 67.7 | 43.2 | -24.5 |
第三产业 | 61 | 48.6 | -12.4 | 26.1 | 35.9 | 9.8 |
材料 作为珠三角的县级市,H市出口加工型企业创新不足,升级缓慢,经济效益下滑;传统服务业比重达80%,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该市劳动人口以进城农民工为主,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比高达80.4%,劳动者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要求不相适应,高层次技术人才短缺严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此外,从2012年起,该市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人口红利逐渐衰减。
描述表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H市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1)经济信息:2002年到2012年该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业结构得到改善。(2分)第三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吸纳就业潜力巨大。(2分)第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大幅下降,劳动力需要转出。(2分)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有所提升,劳动力也需要转出。(2分)
(2)政策建议: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出口加工型企业优化升级,创造更多结业机会;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广开服务业就业渠道;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每条建议2分,答出3条建议可得6分。其他建议言之有理每条给1分)
题目分析:(1)本题属于经济生活表格题,解题思路与技巧为审题时要“三读”即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和“一比”即纵向比较;语言表达做到由数字到术语,表格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再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吃透教材知识,具有观察分析能力。得分关键是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三大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等。
(2)本题属于《经济生活》的措施类试题,设问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提出解决H市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相关知识,能够结合问题(1)的成就、问题以及材料中该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解题步骤是原理表述+题中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具体措施。
考点:《经济生活》劳动与就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