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回答:
(1)阅读上述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你的理由。(8分)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一类型的材料与图二材料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4分)
(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说明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人类为什么到20世纪才会发生世界大战。
(10分)
(1)影响:推行冷战政策。原因:制止美国的侵略。材料一的可信度更高。因为它是第一手材料。
(2)图一:德国统一,两极格局逐渐瓦解。图二:当今国家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际力量。
关于不同:图一属于实物型材料,历史信息更丰富,且更具形象性和客观性。图二是经过后人整理的材料,属于文字类型的图示材料。
(3)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引起革命和独立的潮流;推动人类科技进步;促使政府转变职能;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关于在20世纪发生世界大战:(1)客观条件。20世纪世界形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2)可能的条件。科技的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3)现实条件。资本主义强国更加积极的推行对外殖民扩张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