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的居士去拜访一位高僧。中午时分,小和尚见二人谈话投机,便为他们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高僧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请他吃,居士不作推让,张口就吃。高僧见他没作谦让,不禁脸有愠色。居士吃完,见高僧未动筷子,解释道:“我确实饿了,如果我将大碗再推到您面前,并不是我的本意。既然不是本意,我为什么要故作谦恭呢?与其推来让去,不如按照自己的本意,简单地处理事情岂不更好。”高僧无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是什么违背了政协委员的初衷?
据北京的媒体报道,在一片争议声中,北京22所中小学启动了“京剧进课堂”试点。一名中学生对记者说,“样板戏”不难学,很上口,比我们印象中的京剧好唱得多。“样板戏”有什么背景,会让多少人反思,这名中学生可能不会太清楚。
全国政协委员孙萍在政协小组发言中指出,京剧进校园是她和其他政协委员早先提出的提案,但是,教育部门把近十首 * * 样板戏曲目作为推广对象,却违背了她的初衷。这是政协委员对近期样板戏能否进校园的一个明确回应。其实,在中国这样一个戏曲品种多元化的土壤上,究竟推广京剧,还是其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是一件可以商量和研究的事情,关键的问题出在内容的选择上。
据报道,在选定的京剧曲目中,有一大部分是当年样板戏的段落。样板戏是什么,现在很多人,特别是没有感受过“ * * ”的人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猛的一听,有的样板戏选段并不难听,甚至也有很好听的。词的内容虽然带有那个年代的特色,也找不出明显的政治性错误。特别是革命的内容、抗日的内容,跟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爱国主义内容没有什么差距。与新时期的歌曲、戏曲相比,那些老的东西兴许能给人新鲜感。难怪有一阵,在歌厅或演唱会上唱样板戏,还是一种时髦呢!
凡事要讲认真。仔细想一想,样板戏进课堂就有问题了。样板戏横行于十年动乱,别看它演的是英雄,唱的是革命,但是,正是在那张老虎皮下,中国所有的文化遗产被残暴地扼杀,广大知识分子受到严重迫害,老干部、劳动模范等被批斗,十亿人民只能看八个样板戏,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业几遭摧毁。样板戏还成为那些政治野心家、文痞、极左分子打击干部和群众的工具。产生于如此历史背景下、给中国人民带来如此惨痛记忆、早该进历史博物馆的东西,难道可以作为优秀的文化财富灌输到新时期孩子的心灵中去吗?如果孩子问,这戏说的是什么,内涵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起了什么作用?当老师的怎么回答?
“ * *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党中央早就做出决定,彻底否定了“ * * ”!既然如此,就不能又通过样板戏让其形象和观念来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决策者应该有清醒的头脑,要对历史有清楚的了解。不要以为样板戏唱着革命的高调,念着神圣的词句,塑造了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就可以拿到现代社会通用了。不能让错误的东西、违背时代精神的东西、与民主和法制格格不入的东西、过时的东西和让公众反感的东西进入到我们神圣的教育领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要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也要反思某些所谓的文化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比如样板戏,在某些场合作为娱乐唱一唱,调侃一下,或由业务部门研究一下其曲调旋律,倒也无关宏旨,但是进入教室、变成教材、成为启迪孩子心灵的钥匙就另当别论了,不管是正式要求还是推广,都是一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大事。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可别好了伤疤忘了疼啊!
题目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立意注意抓住“居士”的话中的关键词语“故作谦恭”和“按照自己的本意,简单地处理事情”作为立意的中心。最佳立意角度,不作虚假的谦恭(谦让),要按照本意简单处事。其他立意角度,①不作虚假的谦恭(谦让);②做人应实诚; ③学会理解与包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