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 个体经济

D. 私营经济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2000年考试大纲的内容有了较大的修订。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应过渡为《邓 * * 理论概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章节和考核要点也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道题是根据邓 * * 理论概论部分第五章“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知识点有关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性质的认知。中共十五大报告在谈到公有制实现形式时,明确指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所以,正确选项是B。

阅读理解与欣赏

走远了再关门(15)

(1)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他说一声“晚安”,却发现他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2)真的有这么急么?连跟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3)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让我佩服的是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家的客厅里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我有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中。

(4)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在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的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5) 等你走远在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6)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        教室。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7)“ 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8)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9)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 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小题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2)

                                                                                     

小题2:第(5)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3)

                                                                                    

                                                                                    

小题3:第(6)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分析其表达效果? (3)

                                                                                     

                                                                                     

小题4:第(8)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3)

                                                                                     

                                                                                     

小题5:文章主体部分和最后一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最后一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4)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