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3分)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劫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

(清•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选: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劾的奏章。⑨舛:音chuǎn,差错。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适一钱于地  (    ) (2)其去而俯拾焉 (    ) (3)急欲而 (    )

小题2:下面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  是        (只填序号)。(1分)

践jiàn 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②登。  

《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ou)之子,笾豆有~。”

践 jiàn 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小题3: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下列文字断句。(2分)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小题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3分)

                                                                         

                                                                             

答案

小题1:(1)落,掉;    (2)等待,等候,到……时候;       (3)陈述

小题2: ③

小题3: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小题4:那个人才明白此前(或当年,或早年)问「自己」姓名的人就是潜庵汤公,于是「十分」羞愧辞官离开了。

(评分标准:第一句关键词为“悟”“叩”,第二句关键词为“遂”“去”。每句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子意思明白通顺得2分;关键词语翻译欠准确,句子大致通顺得1分;关键词语翻译不准确,语句不通顺不得分。共4分。)

小题5:善于以小事观察人(善于以小见大,或见微知著,或窥一斑而知全豹);僧恶贪官;清正、刚直。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共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并加强积累。

小题2:

题目分析:“以足践之”就是用脚踩踏,所以“践”应选择的义项为 ③

小题3:

题目分析: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虚词,如:“盖”“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则”“于”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

小题4:

题目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这里注意“悟”的理解。

小题5:

题目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