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唐太宗论弓矢

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近以弓工             (2)朕弓矢定四方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小题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3分)

答案

小题1:(1)给……看  (2)用 凭借 (2分)

小题2:木头的中心线不笔直,它的纹理就会全都不正,即使弓再有力,射出的箭也不会直。(2分)

小题3: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小题1:

题目分析:“示”应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以”这个虚词在文章中常见,虽然是一词多义词,但在这个具体句子中还是比较好判断出是什么意思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

题目分析:注意“邪”的意思是“不正”,不要受现代汉语的影响。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懂。

小题3:

题目分析:唐太宗李世民从自己认为收藏弓箭却都不是好箭的示例,想到自己治理国家也会存在“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的情况,所以“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可见李世民善于自省,善于关心民生疾苦。对自己喜欢的弓矢被批不是“良材”,却不生气,并且倾听五品官员对国家治理的意见,可见其善于纳谏。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