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翻译文言句子。(6分,每小题2分)

小题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小题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小题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答案

小题1: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小题2: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小题3: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题目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1)句中的关键词有“激(冲击)”、“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好鸟(美丽的鸟儿)”、“相(互相)”、“嘤嘤(鸟鸣声)”;(2)句中的关键词有“戾(古今异义字,在这里是‘至,到达’的意思,今义:罪过,乖张)”、“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平息)”;(3)句中的关键词有“援(引,提出)”、“质(询问)”、“倾耳(侧着耳朵)”、“以(来)”、“请(请教)”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填空题
问答题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 

        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1)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 度越高,压强越大;(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移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如图)。 

         给水槽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烧瓶中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瓶中气体温度值和相应的气压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小丽对上面的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 

        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其中的一种猜想是正确的。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夏天,小雨将自行车车胎中气打的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学小 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起天来,正聊在兴头上,猛然听 见“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研究出来的结果解释一下。

(3)小丽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