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表 2001-2010年度市场职业供求总体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比率 | 0.71 | 0.79 | 0.88 | 0.93 | 0.96 | 0.96 | 0.98 | 0.95 | 0.91 | 1.01 |
材料一 近几年,沿海一些省份出现企业“用工荒”困境,并呈现出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在一些用人单位,技工、销售代表、置业顾问等职位一员难求。但另一方面,大型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又异常火爆。“用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并存。
材料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单位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自主择业权逐步落实,以双向选择、自主协商、订立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基本方式,增强了人力资源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同时,政府逐步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劳动就业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日益完善。
(1)概括表和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7分)
(2)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请从劳动者的角度提出解决的建议。(12分)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在完善就业市场中的作用。(9分)
(1)① 表格表明,2001年以来,劳动力市场上求职总需求略大于岗位总供给,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求职人数的增长,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2009年间有所回落, 但2010年后明显回升。(3分)② 图表明,我国的劳动力需求以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三产业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增长迅速。(3分)③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形成的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是维持我国就业供求基本稳定的重要因素。(1分)
(2)①劳动者要树立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观,根据个人兴趣和专长,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及其供求变化,寻找合适的岗位。(3分)②劳动者要树立职业平等观,避免一窝蜂挤独木桥导致人为的就业紧张。(3分)
③劳动者还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创业。(3分)
(3)①政府履行了经济建设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释放了市场解决就业的活力。(3分)
②政府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3分)
③政府努力转变职能,通过改革制度和政策,充分尊重和发挥劳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3分)
试题解析:第一问是图表题,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读图表题要全面把握图表的组成:表头是主题,揭示图表的中心意思;表中的项目指出图表有哪些内容;注也是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图表内容的进一步说明。所以,考生在解答图表反映的信息、现象时时,一定要做到完整解读信息和正确解读信息。第二小问是建议类试题,考生解决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解读第一问中反映的问题。同时要注意主体限定是是从劳动者的角度,因此考生可以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来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第三问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完善就业市场。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等角度完善我们的就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