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选文(15分)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③用重法邪!”自是④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⑤,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⑥焉。——节选自司马光《唐太宗论止道》

【注释】①哂(shěn):微笑。 ②暇:空闲。 ③安:怎么,何必。 ④自是:从此。⑤路不拾遗: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  ⑥野宿:在郊外住宿。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①选贤能(    ) ②谓大同(   )③ 请重法以禁之(   ) ④奢省费 (   )

小题2:下列“为”的解释与“民之所以为盗者”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为公

B.不必为己

C.可以为师矣

D.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上与群臣论止盗

小题4:【乙】文中的“海内升平、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甲】中的哪句话?(2分)

小题5:【乙文】中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 ①选举;②这;③有的人;④除去。(4分)

小题2: C  (2分)

小题3: ①因此人们不单独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独抚育自己的孩子。(2分)②皇上和中众大臣一起讨论怎样防止盗贼。(2分)

小题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分)

小题5:群臣认为要用重罚来止盗;(1分)皇上认为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衣食有余”,(1分)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本题中四个字词都是古今异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题目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C项中“为”与例句相同,都是动词“做、当”的意思。

小题3:

题目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第一句要把两个“亲”两个“字”意思解释准确,第二句要把“止盗”解释清楚,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题目分析:读通两文,理解此句内容,据此在甲文中找到意思相同的句子即可。

小题5:

题目分析:疏通短文,读懂内容,根据问题找到相关句子理解概括即可。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