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王伟同学与祖母相依为命。最近祖母摔伤了,卧病在床。王伟每天放学后先在学校把作业做完,再急急忙忙跑回家,照顾祖母。这几天,听祖母说,在他回到家之前,总有几位同学骑车到他们家里,料理家务。他们是谁呢?

请以“他们是谁”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答案

参考例文:

他们是谁

早上六点半,离上课的时间还早着呢,但还是有几个同学来到教室。可正值贪玩的年纪,谁会想起去学习呢?

正追逐打闹间,冯刚停了下来。“我的新钢笔哪里去了?”语气中分明有些抱怨。

李梅的脸也拉长了:“我的计算器不见了!”

是谁?是谁偷东西?

“今天早上,我看见门锁得挺牢的,依我看,肯定是内贼。”这时,有人向靠边的座位努努嘴。“他?不会吧!”话是这样说,可他连续几天最后离开教室,难道没有任何图谋?

同学们心照不宣,凑在一起商量……他,是王伟,整天穿着很不入时的半新不旧的衣服,看得出来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平时沉默寡言,一副老实的样子,但是成绩很好,谁也不肯相信他是那样的人。

“丁零零!”终于放学了。伴着清脆的铃声,同学们冲出了教室,不过冯刚他们几个没有回家的意思,他们悄悄地“潜伏”在窗子下面,想看个究竟。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王伟径直走到冯刚、李梅的座位上,倒腾着什么……

“真是他,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看起来如此老实的同学竟……”

“当面抓住他,看他怎么说!”

“同学一场,还是给他留点面子吧!”

他们几个商议着就退到了楼道里。“吱嘎”门响了,王伟准备锁门,李梅赶紧跑过去:“王伟,我忘带书了,待会我锁上门就行了。”

被她这么一喊,王伟一怔,好长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李梅又重复了一遍,王伟的面色才稍稍平静。王伟一句话也没说,一转身匆匆忙忙地走了……

“快看看,我们又丢了什么!”说着“呼啦”一声全跑进了教室,同学林凡不小心撞掉了一本书,“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日记!这家伙的日记!”

原来是这个家伙的日记!愤怒、好奇壮起他们的胆子,他们翻开了王伟的日记,同时也翻开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日子虽清苦,可和祖母在一起,倒也幸福、快乐,我嘴上不说,心里却明白,同学们善良、热情……”

“为什么灾祸总是降临在我们家?贫穷的家庭再也支付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奶奶只能出院。家里实在没有别的钱给奶奶买鸡蛋补养身体,看着奶奶日渐消瘦下去,我该怎么办?我想到了还有些钱,那是留给我买文具的……我偷偷地用买文具的钱买了鸡蛋,又怕奶奶担心,就偷拿了同学的文具充当自己的文具,庆幸奶奶没有起疑心。但心中的犯罪感让我夜不能寐,今天将它们原样还了回去,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同学们相视无言,他们仿佛看到了祖孙二人飘摇的生活,他们的无助……

第二天,不知情的同学都在庆幸失而复得的文具,冯刚几个却在心底盘算……

又放学了。

王伟照例写完作业才回家。刚进门,就听祖母讲:“王伟,今天来了几个孩子,带来奶粉、鸡蛋,还帮咱们料理家务,还和我唠家常,可一过半小时,他们一下子全走了,这不,刚走呢,都怪我,躺在床上不能动,耽误了你的学习……”

他们是谁呢?他们会是谁呢?

“那他们长什么样?”王伟不禁问祖母。

“一个男孩和你一般高,胖墩墩的,笑起来很爽朗,还有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可爱的小姑娘……”

难道是——冯刚、李梅他们!王伟的心中,此刻像推倒了五味瓶……

第二天早上。

“对不起,你们的东西是我拿的……谢谢你们……”

“可你放了回去……其实我们也对不起你,我们偷看了你的日记……”

点评:本文构思巧妙,想象合理,情节曲折。人物语言描写富于个性、心理描写细腻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题目分析:写这篇作文,一定要在情节的安排上下工夫,题目只提供了一个悬念式的结果,把一串提问留给我们。首先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将疑问逐个解决。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帮助王伟?可这样设想,是班上的几位同学,他们发现王伟这种情况,就商量如何帮助他。王伟发现后,通过什么办法找出他们,然后会如何……

在写法上要层层设置波澜,制造“想不到”的情节。抓住事物的复杂性,精雕细刻,在记叙时,不要一下子将“谜底”揭开,而要设置几层障碍。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均衡营养更健康

  ①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者比率为10%-20%,生长迟缓者比率为35%,个别贫困地区高达50%以上。这是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为我们提供的一组惊人数据。专家指出,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是导致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追求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学补充营养元素的观念,已经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②中国人究竟缺少哪些营养元素呢?

  ③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A是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元素。其中钙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科学显示,人体每天对钙质的需求量为800毫克,而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需求的50.6%。缺钙会导致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的每天摄入量也只达到人体需求的61.5%和59.5%。

  ④维生素C、锌、铁也是中国人缺乏的营养元素。据调查,全国人均每天摄入维生素C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100毫克的标准。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数维生素C被破坏。有文章分析中国居民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仅达50毫克。另外,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毫克,比需求量少20%。青少年儿童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青少年儿童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果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此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元素,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并不多,因此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⑤人体补充营养元素的基本原则是:把所缺的全部补齐,补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元素达到均衡。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彼此关系密切,只有达到它们之间的均衡,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才可能健康。比如:钙、磷、锌、铜要成一定的比例,磷过量,钙会被耗损,通过量,锌会损失;铁促进维生素B族的代谢;锌要与维生素B1一起增加摄入量为宜。

  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时,有些人认为西方国家的配方比中国的好。实际上,中西方饮食结构不同,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另外,黄种人与白种人在体质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磷、铜、镁、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就属于中国人不缺的营养元素。以铜为例,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铜元素的量为2.4毫克,推荐量为2毫克。摄入过量的铜元素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会导致锌的损失。所以中国人不要盲目补充。

  ⑦现行补充的误区是缺什么补什么,没有科学配比,人体内营养仍然达不到均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在医生指导下,总体判断自己缺什么维生素和矿物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

1.理清选文的写作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指出中国人营养元素摄入现状→________→________→分析现行补充的误区并提出建议

2.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数维生素C被破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

B.中国居民人均每天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为50毫克。

C.因为摄入的铁元素数量不够,所以中国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D.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并非越多越好。

5.中国人应该如何科学地补充营养元素?请结合⑤⑥⑦段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