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小题1:读图,简述我国雨涝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特点:
原因:
小题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影响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原因:
措施:
小题3:根据水系、地形、气候因素分析B河所在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小题1:东南部沿海地区、淮河流域、长江中游地区雨涝最严重,大致由此向内陆地区雨涝程度减小(1分)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2分)
小题2:原因:河流上游地区滥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下降(2分) 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2分)
小题3:从水系看,淮河支流众多,下游缺少直接入海通道,各支流同时涨水时,河水排泄不畅;从地形看,淮河下游平原低洼,水流汇集,不易排泄,有的河段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易产生内涝;从气候看,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上游山区多暴雨。(3分)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
小题1:读图判断:图示反映雨涝的分布:东南部大于西北部;由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尤为严重。雨涝灾害的形成一般与气候和地形有关。
小题2:A表示长江中游地区,雨涝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当地的围湖造田和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有关;措施:针对上述原因入手;
小题3:B表示淮河,水系特征:支流众多;集水范围广;下游缺少天然入海河道;地形:中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下游的洪泽湖湖床高,蓄水能力下降;气候: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