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1)《法经》是由战国时期魏相李悝制定的,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2)《法经》的内容。其主要内容从篇目结构上看,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以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以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和金禁等。“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3)《法经》的特点和历史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一种肯定。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成为秦律、汉律的主要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中“盗”、“贼”、“囚”、“捕”、“杂”、“具”各篇的主要内容也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与发展。
解析:[评析] 考查要点是《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法经》是战国时期李悝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法经》不仅仅将刑事 * * 的锋芒指向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而且也严厉打击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以维护封建私有制度,巩固新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经》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精神。《法经》视法为判断赏罚的标准,这是“刑无等级”原则的体现。《法经》体现出法家严刑峻法强化地主阶级专政的重刑精神。用严刑重罚来达到以法治国的目的,要求“轻罚重判”,从而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法经》是封建法制战胜奴隶法制的标志,也是李悝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