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 |
2.对这首诗中诗句含意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来和走,写出了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B.写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眷恋的情感。 C.明明是一潭清泉,但诗人偏说不是,而是天上的彩虹,沉淀在潭水深处,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敬仰之情。 D.第六节将“笙箫”和“悄悄”“夏虫”“沉默”这些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起来,意在表明诗人的离情别绪的不可遏制。 3.这首诗的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轻轻”“悄悄”词语的反复运用有什么意味? 4.第七节中说“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是不能带走的,这里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露了什么心情? |
答案
1.写了夕阳、金柳、柔波、康河里的水草、榆阴下的一潭。表明了诗人对母校非常热爱和留恋,以至兼爱她的天空和云彩,感情十分真挚。
2.C
3.首节与末节回环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轻轻”“悄悄”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轻轻”表现了诗人生怕打扰康桥,影响康桥宁静美的细腻感情;“悄悄”呼应“轻轻”,间接地表达出作者深挚的感情。
4.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表露了不愿离开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