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地区的资料和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6分)
发生省区 | 1953—1975年发生暴雨次数 |
黑龙江、吉林、辽宁 | 25—27 |
山西 | 27 |
河南 | 24 |
湖南、湖北 | 27—28 |
广东、广西 | 51—64 |
(2)通过表可以看出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省区有 和 ,原因是 。
(3)比图和表,可以发现, 省暴雨次数比较多,但却没有洪涝灾害发生,说明的问题是 。
(4)对暴雨洪涝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是利用 ,具体防洪措施需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是指整治 ,修建 ,修建 ;非工程措施包括 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的 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6分)
(1)南方 东部
(2)广东 广西 夏季风降水持续时间长,加上有大量的台风降水
(3)山西省 洪涝灾害除了降水多之外,还要看地表状况和河流的泄洪能力。
(4)气象卫星(遥感),河道,水库,分洪区,洪泛,预报警报
第(1)题,由“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可知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等地,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南部。
第(2)题,通过“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地区的资料”可以看出暴雨出现频率最高是51-64次的广东、广西。两省降雨较多的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加上夏秋季节台风频繁带来大量降水。
第(3)题,通过“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地区的资料和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的对比可知山西省1953—1975年发生暴雨27次,却未发生地震。说明洪灾发生不仅有降水多这一致灾因子,还有地形、河流顺畅程度等因素。
第(4)题,对大规模灾害的监控、预报的主要手段是遥感技术。具体防洪措施需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非工程措施:泛洪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撒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障。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但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生需掌握洪涝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治理措施等知识点。
【知识归纳】洪涝灾害
类型 | 形成原因 | 发生时间 | 多发地区 | 在我国的时空分布 | |
洪水 | 暴雨洪水 | 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洪水 | 雨季 | 暴雨多发区 |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4-9月份) |
融雪(冰)洪水 | 高纬度或高山积雪区,季节性气温升高形成的洪水 | 春季、夏季 | 高纬度、高山 | 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以阿尔泰山、天山、喀喇昆仑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等更为严重(4-5月,7-8月) | |
冰凌洪水 | 河水中冰块堆积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升的现象 | 初春、初冬 | 高寒地区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 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冰封和初春融冰季节) | |
山洪 | 山区坡陡,降暴雨后迅速形成的洪水 | 雨季 | 山区 | 西南地区山区(夏季) | |
涝渍 |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 雨季 |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 110°E以东,20°N-45°N这一范围(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夏季) | |
两者联系 |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