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柬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交代了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语,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答案

1.D

2.D

实验题

(6分)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

【表达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阐述理由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结论2”不正确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