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完成⑴、⑵题。(20分)
材料一:2012年7月21日,北京经历了61年来最大强降雨,北京全市出现主要积水道路63处,积水30厘米以上路段30处。从二环到四环,大批道路严重积水,并造成部分路段交通受阻。随着大雨持续,多条环路陷入半瘫痪状态,大量汽车被淹。另据新浪网消息:我国“南涝北旱”格局改变,近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逐年增多,近10年中有8年比常年偏多(截至2012年11月5日数据)。与此同时自2003年后,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15%。持续近30年的“南涝北旱”格局初步显现转变趋势。
材料二:大气环流往往存在周期性变化,它的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年是一个年代)是造成区域性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位置如下图示。
中国雨带移动图
⑴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解释近十年来北涝南旱现象发生的原因。(10分)
⑵材料一所述现象给我国北方地区农业自然灾害防治、城市发展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10分)
⑴大气环流的周期性变化;(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夏季风势力增强;夏季雨带北移快;北方雨季增长,南方雨季缩短;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10分)
⑵自然灾害方面:干旱减少;洪涝灾害增多,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需要提高。城市建设方面:利于城市供水;不利于排涝,需要改造城市排水系统。
题目分析:
⑴根据材料二可知,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的同期约为10年,所以北涝南旱现象发生属于大气环流的周期性变化。根据材料三,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增强,夏季雨带北移快。在北方雨带停留的时间长,雨季增长,南方雨季缩短,所以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北涝南旱。
⑵自然灾害方面:根据材料一所描述,北方降水增多,出现涝灾,干旱必然减少。洪涝灾害增多,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需要提高,增强抗洪减灾能力。
城市建设方面:降水增多,补充了地下水,地下水位上涨,有利于城市供水;地表水增多,水位上升,不利于排涝,需要改造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防止内涝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