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鲁藜的这首《泥土》蕴涵的哲理是[ ]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D、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评价也不同

答案

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4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B.而江河(绝:到达)

C.而闻者(彰:清楚)

D.用心也(躁:浮躁,不专一)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体验的“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B.荀子的文字朴实浑厚,节选两段文字中选取的材料大都来源于生活,深入浅出,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求学的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劝学”,阐明学习要积累、要坚持不懈和要讲方法的道理。

D.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手法,从正反两面设喻,如“骐骥”与“驽马”,“蚓”与“鳝”等,形象生动。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