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高三(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表1 我国人口增长(单位:亿人)
总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 | |
2000年 | 12.72 | 7.75 |
2010年 | 13.65 | 8.52 |
2020年 | 14.43(预计) | 8.60(预计) |
1995年 | 1999年 | 2005年 | 2010年 | |
人数 | 520 | 586 | 681 | 834 |
失业率 | 2.9% | 3.1% | 3.6% | 4.2% |
材料二 同学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材料三 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同学们研究性学习所搜集的资料,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2)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性学习拟定一个课题,并简要说明拟定这一课题的经济学依据。
(3)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1)①材料一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总量大,就业人口多,城镇失业人口在不断增加。②材料二主要表明我国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③材料三说明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到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力的再生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2)课题:“扩大就业,保障民生”、“解决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
依据: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较大,劳动力的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从而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扩大就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3)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②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加强宣传,引导劳动者面向市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④组织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本题属于研究性学习试题,此类试题在高考中考查的幅度有所上升。解答第(1)问,首先应该明确三则材料的主旨:就业。然后认识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材料一反映了就业形势,材料二反映了就业观念,材料三反映了就业的重要性。第(2)问研究性课题的确定,最好应该能够概括三方面内容。第(3)问属于探究类措施题,主要考查了如何促进就业,但是注意主体指向政府。可以结合材料中的内容,从经济发展、就业政策和环境、就业观念、再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