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材料一 现代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好的公共服务,吸引了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向“北上广”等中心城市聚集。大学生小娅毕业后,再三考虑,决定留在上海就业,“虽然竞争激烈,但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我想在上海打拼几年,有了经验之后再自己创业”。
材料二 “青壮打工去,收禾童与姑,留守儿童苦,空巢老人孤……”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农村出现了土地撂荒、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等问题,这对农村基层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一中小娅的就业选择。
(2)从《政治生活》角度,针对材料二中农村出现的新问题,请你就创新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1)①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就业,留在上海,无不当之处;②小娅根据自身情况留在上海,坚持了自主择业、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正确就业观;③市场调节有其局限性,城市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留在上海可能会有失业风险。(若答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亦可)
(2)①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②村民委员会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切实搞好村民自治;③村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履行赡养老人义务;④基层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探索新型农村的养老服务方式,发展农村教育,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向,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第(1)问,主要考查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属于“评析类”题目。可依据就业择业观和市场调节的优点与弊端,从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等方面进行评析。第(2)问要求针对农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创新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措施,可从党的领导、村民自治、政府职能转变等多方面组织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