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

C.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E.露珠呈球状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已知状态A的温度300 K.

①求气体在状态B的温度;

②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BCE (2)①1 200 K ②放热 理由见解析

(1)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小,但绝对湿度大小不能确定,故A错,B对;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对;多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即使单晶体,也并不是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D错;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而呈球状,故E对.

(2)①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得气体在状态B的温度TB=1 200 K

②由状态B到状态C,气体做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

,则TCTB=600 K

故气体由状态B到状态C为等容变化,不做功,但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ΔU<0,W=0,故Q<0,可知气体要放热.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自然与人生

贺麟

自然在表面上似乎与人生相反,在本质上却正与人生相成。人若不接近自然,就难于真正了解人生。通常一般人总以为只要在社会上多酬酢,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就可以了解人生。他们不知道超出人生,回到自然,也可以帮助了解人生的真义。我曾说:要想真正了解人生,必须“深入无人之境”。所谓“无人之境”,是很可以耐人寻味的境界,其含义之一,应是自然。德国诗人席勒有一句话:“人生反而把人生掩蔽住了”,成天在人群中忙来忙去的人,反而不能认识人生的真面目。所以我们这里讨论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主旨虽在教人回到自然,但也未尝不是归根于认识人生。自然与人生间这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稍微了解辩证法原则的人,想来不难领悟。

所谓人类回到自然的自然,是指具体的、有机的、美化的、神圣的外界而言,这个意义的自然,可以发人兴会、欣人耳目、启人心智、慰人灵魂,是与人类精神相通的。这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自然。人生需要自然来作育。人生需要自然供给力量。自然是人生的“净化教育”。自然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人类对于自然感觉有这样伟大的意义,乃是近代精神的特征。崇拜自然,回到自然,认自然是神圣,皆是代表近代精神的看法,对传统的精神,多少有些革命的意味。因为中古时代的人受神学观念的支配,仰望天国,悬想来世,反对世界,蔑视自然,同时受礼教法律的束缚,颇有矫揉造作,违反人性,不近人情的趋势。所以回到自然的运动,也就是一种摆脱传统的宗教和礼法的拘束,促人性自然发展的运动,在人的精神上颇有解放革新的力量。

接近自然,对于人类的身心,有许多的好处。这一些好处可以概括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使人新鲜、活泼,加强活动,恢复健康等。因此接近自然可以治疗文明社会里好些的病态。如像自杀、疯狂、虚伪、狡诈,在常常接近自然的农夫、农妇、渔人、樵子,就不会多有。第二层意思是使人强健、壮旺,增加生命力量等意思。这一种效果,也只有在接近自然中才能找寻得到。就语言来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矫揉造作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外交辞令、交际的工具,每每言不由衷,是在文明社会里,摆绅士架子的装饰品,根本是没有力量的语言。另外一种语言,是发乎本心,出乎真情,基于机体的真实需要而产生的语言,虽出言未必雅驯,但坦白率真,特别有支配行为和感动他人的力量。就一个民族来说,假如一个民族,还能够保持朴厚的天真,便是有元气、有精神、有生命的民族。反之.假如一个民族,已经丧失掉纯朴的天真,只有虚伪的形式,没有诚朴的素质,专门注意仪式礼节方面的繁文缛节,这种民族,表面上也许文明,实际上就是生命力枯竭的民族。

(节选自《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社,1996)

对于“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这两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忍心儿子被杀来维护大义,巨子可说是公平正直了。

B、容许暗中诛杀来维护大义,巨子可说是秉公裁断了。

C、忍心儿子被杀来维护大义,巨子可说是秉公裁断了。

D、容许暗中诛杀来维护大义,巨子可说是公平正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