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当前,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78%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去西部就业;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材料二:目前,在大学生群体“就业难”的同时,珠三角很多从事出口加工的企业,却不同程度的存在“用工荒”。“用工荒”的原因主要由:一是企业待遇偏低,城市生活成本提高;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三是农民工创业环境逐步优化,部分农民工回乡创业;四是部分农民工选择留在本地就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7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应如何解决材料中的“两难”问题。(9分)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2)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改善就业结构和创业环境;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创业的后顾之忧。企业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逐步提高劳动者待遇,使劳动者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自主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平等就业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实现自主就业和自主 创业。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就业的相关知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所以我们要把就业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比较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结合材料,考生可以从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对、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等角度回答。
(2) 本题考查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考生要注意从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个角度回答是。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提高劳动者素质;企业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自主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