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报告需要中国证监会核淮的有( )。

A.基金合同

B.上市公告书

C.年度报告

D.公开说明书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基金合同需要中国证监会核准。

阅读理解与欣赏

活在往事中

  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当人们忙着迎接春节的时候,我则坐在电脑前用冰凉的双手敲打春节前最后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字。是的,好长时间没有正式写字了,没有心绪,没有思路,没有热情,没有时间。其实这段日子除了上班,每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2008年最初的一段日子,天降大雪,三十年不遇,住在小城的人们像一个个耗子,缩在洞里极少出门。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我常常一下午一下午地面对电脑浏览网友们的博客,就像一个东摇西荡的流浪汉。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②不知什么时候,每到年关我总盼望着春节的快快降临,像小时候一样。不同之处是那时候盼望放鞭炮,穿新衣,而现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丢弃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闲暇时,偶尔跟朋友把酒聊天,他们也谈到这样的感受。尽管年近不惑,一点也没有感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可怕,反而老在企盼时光走得快点,快点,再快点,似乎越快越能丢掉生活中的不快和忧郁。  

  ③我们都生活在时光这条河里,那些往事就像飘摇的水草,我们就是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看着身边的水草不断往后飘去,我们禁不止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匆。每到年关,人们总习惯说: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了!是的,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不允许我们回忆些什么。除了作家、诗人,他们用带着神秘的光芒文字引领人们进入他的记忆的故事里,用如麻的思索编织一张张记忆之网,让读者身陷进去不能自拔。

  ④偶尔在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将时间徜徉于往事的回忆当中。午夜,开一盏壁灯,燃一支香烟,斟一杯醇酒,眼前一片空白,耳朵一片空寂,思绪也变得邈远,邈远,更邈远……

  ⑤对于雪的最初记忆有些诗意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清早,一觉醒来,窗外茫茫一片,奶奶告诉我,那是白面,我们可以做馒头吃了。我便急着喊大人赶快用畚箕装。他们看着我哈哈大笑,于是雪便在一大串笑声中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⑥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在雪地里堆火炉。雪长冬不化,长冬雪白,没人动的地方照样可以攥着往嘴里吞,雪水带着甜滋润着山里人的嗓子,使他们喊山喊得更嘹亮。

  ⑦城里的小孩堆雪人,山里的小孩不堆,他们捏雪球打雪仗,或带着狗在雪地里打滚。滚雪球,一直滚到滚不动为止,足有一人多高。

  ⑧“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是诗人的夸张,但鹅毛团是常有的事,大片大片如丝棉,飘呀飘呀总没个完,“米颗雪,下一月。鹅毛团,下一年。”山里的孩子是念着这样的俗曲儿过完了一个又一个冬天的……

  ⑨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往事常常附着苍凉的玫瑰红,披着朦胧的面纱。留下的是美,剔除的是恶,因此我们的记忆里的一切往往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

  ⑩雪还没有停,鞭炮已经响起来了,过年了。是啊,2008年到了!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①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 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①段中作者写到“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⑤段开始,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了“儿时”以及“山里的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中说:“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蚁族”这一新生名词迅速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语词,因为它隐喻了社会的变革发展中正在形成的重要问题,即教育在个人的社会地位获得过程中所具有的效用与价值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平等开放与普适化的教育是社会个体成员获取社会地位与资源,获得向上的社会流动的基本途径。青年学生通过接受教育,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与才干等人力资本,使自己在职业变换、居住迁移、身份地位的改变等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平等社会。然而现如今“蚁族”的出现和蔓延,或明或暗地表述了另一种事实与逻辑,它反映了在当今社会流动与地位获得的过程中,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梯桥出现了明显的短路和断线。
在现代社会中,相对于金钱财富、权势身份以及关系网络,教育更有助于开放平等的社会流动与地位获得,也是社会中间阶层得以形成壮大的重要条件,但是教育的这些效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相比而言,钱财、权势和关系的向上流动效用,依赖于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的需求与交换,靠的是在这样的需求与交换基础上所形成的市场,[①]存在着交换的可能,形成了这样的市场,它们[②]可以推动向上的流动与地位资源的获得,[③]这样的一个市场缺少合理的规则和公正的秩序。
但教育效用的实现则不仅需要有体现教育价值和人力资本的市场,更需要有维护和保障市场公正的规则与机制。这规则与机制包括公正开放的市场竞争规则、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完善健全的福利保障制度。缺少了这些,教育所累积的人力资本,将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竞争能力,教育所产生的收入回报也将难以得到稳定的增加和提高,最终教育的向上流动和地位获得的功能效用将难免大打折扣。那么,在不断的社会流动与阶层重构的过程中,教育所拥有的促进社会平等、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和建构社会理想与价值的功效和作用无疑将黯然失色,以知识技能见长的新兴阶层也终将难以成为支撑起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和坚实的社会力量。对此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与清醒的认识,在改进教育体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地完善和健全相关各方面的市场与社会的规则和机制。

文章第四自然段中出现的“对此”,其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 )。

A.教育缺少公正开放的市场竞争规则
B.教育拥有的促进社会平等的功效
C.改进教育体制和促进经济发展
D.教育的价值和新兴知识阶层的作用未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