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①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先是,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一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且唱第后,曹泳揖孝祥于殿庭,以请婚为言,孝祥不答,泳憾之。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群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 * * 不在庐杞下,孝祥遂罢。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并海囊橐②为 * * 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③。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纵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请祠,以疾卒,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年三十八。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瀚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但渡江初,大议惟和战,张浚主复仇,汤思退祖秦桧之说力主和,孝祥出入二人之门而两持其说,议者惜之。论曰:张孝祥早负才睃,莅政扬声,迨其两持和战,君子每叹息焉。(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并海囊橐:人名,大富豪。③行在:天子所在之地,指京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乡书,再举冠里选 冠:第一
B.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 峻:急切
C.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 陵:顶撞,冒犯
D.汤思退祖秦桧之说力主和 祖:承袭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张孝祥精明能干的一组是( )
①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
②孝祥剖决,庭无滞讼
③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
④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
⑤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
⑥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年三十八
A.②③⑥
B.①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折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孝祥廷试夺魁,是高宗皇帝干预的结果。高宗认为秦埙的文章说的都是他爷秦桧的话,远不如孝祥的文章,于是把他俩的名次互换。
B.张孝祥颇有从政才能。他在抚州、平江、潭州、荆州等地任职,都取得了出色的政绩,在政坛上名声远扬;但他仕途坎坷,屡遭罢黜。
C.张孝祥多才多艺:过目成诵,才思敏捷,擅长书法。高宗看了他写的奏章,称赞他的书法必定名传后世。他英年早逝,孝宗深感痛惜。
D.张孝祥在和与战这两种意见中模棱两可,时人为此惋惜。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张浚主战,汤恩退主和,而这两个人都对他有知遇之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曹泳揖孝祥于殿庭,以请婚为言,孝祥不答,泳憾之。
(2)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