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②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①候馆:旅舍。迎候宾客之所,故称。②征:远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在词的上阕,欧词和柳词各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离情的?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在《词统》中赞曰:“‘行人更在春山外’之句,不厌百回读。”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代的诗人在创作中,很重视“虚”与“实”的关系。在这方面,这两首词都处理得很巧妙。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欧词以残梅、细柳、薰草、暖风、春水写出季节特征,“柳”谐音“留”,是典型的惜别意象,“征辔”写远行人,点出了离情。柳词以寒蝉、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来营造凄清氛围,又以长亭、兰舟这些典型意象点出离别之意。(意对即可)
2、此句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渲染了思妇对游子的惜别之情。闺中人凭高望远,展现在楼前的是漫漫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此句不仅写出了行人渐行渐远的情景,还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一往情深的状貌,在人们的想象中,思妇的心绪已越过春山的阻隔,伴着远行人飞向天涯,有着无尽的离情别绪。(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欧词以眼前的春水喻心中的离愁,是以实写虚,将“虚”情写得具体可感,写出了离愁之“不断”;柳词则在写了离别的场景之后,借“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想象之景,表达别后的凄凉、孤独,是以虚景衬实景,突出了“伤离别”的主题。(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看法,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