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信用缺失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软助”。据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签订的数十亿份合同中,由于较低的履约率,就给众多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我国信用缺失受诸多因素影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秩序是一个长期过程;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行为不规范;信用管理制度和法律不健全;对失信行为处罚力度弱,守信收益小,失信成本低。此外,传统文化道德的作用削弱或丧失、新的文化道德体系还未建立等,也是信用缺失的原因。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法律建设,有必要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私人模式;一种是以欧洲大陆为代表的、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国家模式。美国模式的优点是市场主导,法治先行,中介发达,行业自律,具有重法治、轻道德、效率高、风险大的体系特征。欧洲模式的优点是政府主导,政令畅通,监管有力,透明度高,具有重监管、轻规制、效率低、公信差的体系特征。
(1)试分析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6分)
(2)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欧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两种主要模式对我们的启示。(6分)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市场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6分)
(1)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分)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2分)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体现。(2分)
(2)经济: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调节和管理经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3分)政治:一方面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又不能包办一切,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还要坚持依法行政,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3分)
(3)政府: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2分)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现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分)个人:既保证自己的各项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分析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设问的要求。设问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属于主观的范畴,而历史唯物主义中涉及人们主观范畴的知识主要有社会意识与价值观,故学生可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及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需遵循的原则等角度去说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因。
(2)本题要求学生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欧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两种主要模式对我们的启示。解答本题学生必须认真分析材料中关于欧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两种主要模式的特点,从中找出答题的突破点。题中材料“美国模式的优点是市场主导,法治先行,中介发达,行业自律,具有重法治、轻道德、效率高、风险大的体系特征;欧洲模式的优点是政府主导,政令畅通,监管有力,透明度高,具有重监管、轻规制、效率低、公信差的体系特征”,说明美国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市场主导,而欧洲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政府主导。因此,在经济生活角度,学生从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在政治生活角度,学生可从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政府依法行政等角度去分析说明。
(3)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市场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解答本题学生要对设问进行分析,设问中“不同的市场主体”给学生解答本题指明了方向。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都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因此,对于政府方面,学生可从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方面去分析说明;对于企业,学生可从诚信经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去分析说明;对于公民个人,学生可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遵守市场道德等方面去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