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据调查,一对正常男女婚配生育白化病子女的可能性只有

1
40000
,而一对表兄妹婚配后生育白化病子女的可能性高达
1
3600
.试解释这是为什么?

(2)优生优育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1)一对正常男女婚配生育白化病子女的可能性只有

1
40000
,而一对表兄妹婚配后生育白化病子女的可能性高达性高达
1
3600
.说明了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近亲结婚能导致胎儿畸形,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这已经是被科学早就证明了的事实.

(2)优生优育是计划生育具体内涵的延伸,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计划生育的具体化体现.我国是人口大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会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做好优生优育既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制约人口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未来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家应该要坚持做好优生优育,为子孙后代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健康的孩子.优育就是让每个出生的孩子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进行遗传劝导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发育情况、有无脐带缠脖等,选择科学的分娩措施以及做好产前准备采取科学的分娩措施,可以避免对胎位不正、脐带缠脖等的伤害.

故选:(1)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2)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综合题

(26 分)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

材料一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清·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6 分)

材料二 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中国古代史》

(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6 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6 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 * * 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 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