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相比,李白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全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岳阳楼的特点的?请择其中一联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楼高。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用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择一联答之即可。

2.“诗眼”分别“引”“衔”。运用了拟人手法,“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衔”形象地写出了君山有情,把好月送给诗人,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意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 B型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