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第二象限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在第一、四象限内分别存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有一个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从x轴上的P点垂直进入匀强电场,恰好与y轴45°角射出电场,再经过一段时间又恰好垂直于x轴进入下面的磁场.已知O、P之间的距离为d,则带电粒子(  )

A.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2
d/v0

B.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2
d

C.自进入磁场至第二次经过x轴所用时间为7πd/4 v0

D.从进入电场时开始计时,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第二次经过x轴的时间为 (4+7π)d/2 v0

答案

A、设带电粒子到达y轴Q点,Q点的纵坐标为h,到达Q点的水平分速度为vx,则由类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

  h=v0t

  d=

1
2
vxt

tan45°=

vx
v0

得h=2d,t=

2d
v0
  故A错误.

B、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周期为T.

则由几何关系可知:R=

2
h=2
2
d.故B错误.

C、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 v=

2
v0

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为 T=

2πR
v
=
4πd
v0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t′

则t′=

3
8
T+
1
2
T=
7
8
T
=
7πd
2v0
.故C错误.

D、从进入电场时开始计时,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第二次经过x轴的时间为t=t+t′=

2d
v0
+
7πd
2v0
=
4+7πd
2v0
.故D正确.

故选D

综合题

古今中外的 * * 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 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

 

 

材料三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导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因素和为摆脱危机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