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位于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的耳穴是()。

A.肝

B.脾

C.心

D.肺

E.肾

答案

参考答案:E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苏轼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泥水),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程氏)慨然太息——太息:长叹

B.轼武卫营——诣:到……去

C.首起戏马台,尾于城——属:归属

D.城不沉者三——版:筑墙用的夹板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活用作使动词的一项是( )

A.闻古今成败,辄能其要

B.溢于南清河,于城下

C.轼于其上,过家不入

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其城

3.“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译文如果用上关联词语,最好的一项是( )

A.既然……就……

B.只要……就……

C.只有……才…… 

D.即使……也……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

B.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

C.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

D.在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家人冒雨增筑城墙,保住了徐州城。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题

(12分)Ⅰ试写出中学阶段常见的两种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Ⅱ.实验室中通常用MnO2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已知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可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过程: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2)已知FeCl3在水中可解离出Fe3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记录如下,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结论
向盛有5 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 HCl,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无明显现象              

              

向盛有5 mL 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Fe2(SO4)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