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14分)地震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具有破坏性大、突发性强、难以准确预报等特点,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东十二区) 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仅有5公里。地震造成300余人遇难,城市数十座建筑坍塌。

当地时间(东九区)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海岸附近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级超强地震并引发海啸,目前造成一万多人遇难,经济损失难以估计。地震也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引发恐慌。

材料二:两次地震示意图

                               

(1)新西兰和日本地震的发生都与        板块的运动有关。

(2)新西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011年2月         分,此日后一段时间我国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是         。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淹没了东北部沿岸地区,为监测灾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3)从风向和洋流的角度分析日本核电站爆炸后短期内的放射性物质扩散(大气污染和海水污染)是否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太平洋(2分)

(2)22日8时51分(2分)   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2分。答对一个给1分)  

RS(遥感) (2分)

(3)否(2分) 因为此时为春季,以西北风为主的冬季风还比较强烈,在此风向的影响下日本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气体主要向东南方太平洋上扩散,对我国影响较小;(2分)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影响,遭受核辐射的海水主要向太平洋东部扩散,对我国的影响较小 (2分)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1)日本和新西兰都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缘。(2)结合新西兰的经度,位于东十二区,故较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早4个小时,故当地时间(东十二区) 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为北京时间的22日8时51分。此后一段时间里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昼逐渐变长。自然灾害的监测主要依靠遥感影像获取信息。(3)2月为东亚地区的冬春季节,受西北季风影响,且该地区沿海的洋流为日本暖流,故洋流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故从风向和洋流流向来看,日本的核污染对我国的威胁较小。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