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甲: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乙: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②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③杜陵,汉宣帝之陵,温庭筠幼时在靠近杜陵处居住,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 。

1.从体裁上来看,这两首诗都属___________。

2.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写景颇有特色:黎明之前由于地面景物暗,因而天上“星斗”就显得“分外明”,所以写“明”是为了写“早”。

B.甲诗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出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是“夜行”图。

C.乙诗有一半是在直接写景,景中蕴情,其妙处在于体物入微,形象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羁旅之人去国怀乡的复杂心理。

D.甲诗偏重从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刻画“早行”意境;乙诗侧重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从正面呈现出行之“早”。

3.两诗中均写到“梦”,但又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格律诗(近体诗、近体诗)

2.B

3.甲诗写诗人(行人)过小桥时还在做梦,说明出行实在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迷糊糊睡着了。驿路行人必经之地的小桥,而如今却“寂寞”“和梦过”,再次印证了诗人出行之“早”。乙诗的“梦”是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园的思念之梦,与首联 “客行悲故乡”相呼应。梦中的故乡景“凫雁满回塘”与旅途上“槲叶落山路”的景形成对照,突出了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