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性试题

【走近法律】

材料一 云南香格里拉,是世人眼中的世外桃源,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天堂。然而,有媒体曝光,2013年国庆黄金周,很多游客在云南报团参加香格里拉一日游的时候,都必须参加一个“自愿自费项目”,叫“藏民家访”。导游要求游客缴纳320元的藏民家访费用,声称要带游客感受藏民的生活:那里有成群的牦牛,晚上围着篝火旁吃牦牛肉,喝青稞酒,跳舞。但是到了现场才知道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型歌舞晚会,有的游客感觉被欺骗了,就要求退钱,结果遭到导游的拒绝。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3 15晚会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是中国消费者最信赖的守护消费品质的舆论阵地。今年晚会的主题是“让消费更有尊严”,整台晚会围绕这个主题,突破性地用三个字——信、法、义作为晚会的三个篇章。

(1)材料一中游客的那些权利受到了侵害?(3分)

(2)如果你是一名去香格里拉的游客,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分)

(3)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让消费更有尊严”,请从国家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让消费更有尊严。(4分)

答案

(1)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各1分,错答,少答均扣分)

(2)增强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正当合法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3) 国家:立法机关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做到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和制裁相关违法犯罪行为。(4分,每点2分)

题目分析:(1) 很多游客在云南报团参加香格里拉一日游的时候,都必须参加一个“自愿自费项目”,叫“藏民家访”。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导游要求游客缴纳320元的藏民家访费用,声称要带游客感受藏民的生活,而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型歌舞晚会,侵犯了公民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

(2)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安全意识、 * * 意识,其次,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让消费者更有尊严”实质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相关部门加大监督管理监督力度,严惩违法犯罪行为。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

园林建筑空间美感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曾说:“凿户牖以为宝,当其无,有室之用。”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8.下面对“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的理论原则和实现的条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符合中国艺术表现里“虚”和“实”的辩证统一的原则。

B.园林建筑上开窗子的唯一作用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C.园林建筑中的“空”和“无”实际是另一种“实”和“有”,是借助“望”建起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颐和园乐寿堂的四边和周围粉墙上开着那么多窗子,就是为了实现“望”,使“画”的境界无限地增多。

9.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山色湖光共一楼”与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样,都深得空间景致的神韵。

B民间的老式房子之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是因为它的天井和院子等体现了对空间美感的追求

C.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只能靠窗户来完成,因为只有窗户才能把内外联系起来。

D.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园林中的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

10.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推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这就说明了中国园林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从而获得充沛的生机气息的特征。

B.陶渊明在其《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宜颜”、“倚南窗以寄傲”即在享受着园林式的空间美感。

C.明代人一首小诗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来欣赏,可见,塞尚的画也追求一种园林式的空间美感。

D.“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可见中国园林空间美感追求一种大气象,力图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

11、在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3分)

答: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