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租界见闻

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 * * 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

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

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

问题:

(1)根据材料,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3分)

(2)你如何看待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8分)

答案

参考答案:

(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

•租界内行政管理自成一体;租界警队组织完善;拥有比较完善的公共管理设施。

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

其他答案。

(2)水平l: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等对文本进行评价

•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有其符合事实的一面。在西方人的管理下,租界内出现了近代城市供水网络、公共照明系统以及公共道路系统,治安保障机制比较完备,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但是由于作者外国人的身份,他对租界的市政管理大加赞美,却忽视了以工部局为代表的“独立的行 * * 力”,是脱离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辖的殖民 * * ,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侵害。租界内的公共管理系统虽然完善,但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生活的安全与与舒适。这些都表明租界乃“国中之国”的事实。

水平2:仅能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水平3:没有结合文本材料回答问题

其他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的关键就是概括出材料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提炼的语言要精炼,抓住要领。材料主要就是围绕着行 * * 和警队的问题来展开,此外还涉及到了一定的公共管理措施。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评价。本题关键就是要发表出自己的态度,因此态度要足够鲜明。此外在论述自己的态度时要充分地结合材料,做到言之有物。对材料的理解要充分,一分为二的看待租界这一问题,不能一棒子打死。

【考点定位】上海历史的变迁•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