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读下图某灾害发生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当图示灾害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感到上下颠簸

B.人们感到左右摇晃

C.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人们先感到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小题2:当图示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①若身处平房,可迅速跑到室外

②若正在行驶的车辆,应加速离开危险区域

③若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  

④若身处街道上,应护住头部,远离楼房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小题3:图示灾害发生后,诱发的次生灾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崩塌、滑坡、泥石流

B.疫病、火灾

C.水灾、海啸

D.火山、风暴潮小题4: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垂直于泥石流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D.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低洼地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C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小题1:地震发生时,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故选C项。

小题2:②若正在行驶的车辆上,应寻找空旷地,躲避;错误;③若身处楼房,用绳索下楼逃生会带来更大的危险;错误。故选D项。

小题3:地震不会诱发火山;风暴潮是海水的飓风、台风等强风引起的。错误。

小题4: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反而会加速下陷速度,应迅速抓住周围植物或树根等。

综合题

(25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三   如图,《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4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5分)?你认为让罗曼·罗兰确信“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70年代农村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2分)?请举2例说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4分)。农民的这种自发修改如何促进中国的制度创新完善(2分)?

(3)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三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2分)?请说明理由(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