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即中行说(hángyuè),汉文帝时宦官,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②馘(guó):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这里是杀戮的意思。③击楫中流:东晋祖逖北伐渡江,于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④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时政。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上阙的写景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主旨与姜夔《扬州慢》相比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阙写景句情景交融。“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两句以“平沙”、“浅草”、空阔的“天”、“茫茫”的“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苍茫、荒凉的画面,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两句通过写夜间波涛拍岸,令人寒意顿生,表现了词人辗转难眠、忧虑国事、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感。(意思对即可)

(2)同:两首词都有对国家昔胜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或答“抒发了‘黍离之悲’”)。

  异:李词除了与姜词一样都表达了对国家昔胜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外,还写了自己年青时的报国之志和如今报国无门的失意愤懑。(意思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