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读图回答问题(15分)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其中领袖外交对一个国家的外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 * * 首次访问苏联(图一组)

材料二:(图二组)

对此次领袖外交,西方新闻界称作是 “改变世界的一周” 对此毛 * * 却说“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材料三:(图三组)分别为应联合国要求,中国向海地派出了第一支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警察部队;中国赴刚果维和医疗分队;南京女警戴铭赴科索沃维和

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的领袖外交是在什么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具体的外交成果?结合材料所处的时代特点分析此次领袖外交有什么意义?(7分)

②材料二的领袖外交有什么外交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含义?(6分)

③材料三得出那些结论?(2分)

答案

(15分)①外交政策:一边倒(1分)

实际成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以后又同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分)

意义: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我国 * * 的巩固;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孤立和封锁(4分;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得全分)

②成果: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双方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推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2分,每点1分,任意两点即得全分)

含义(尼克松访华意义):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推动中国出现又一个建交高潮;(4分;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得全分)

③新时期的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活动;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点1分,共2分,任意两点即得全分)

题目分析: ①本题主要才查新中国成立之初指导毛 * * 外交的政策,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为了不使自己在外交上处于孤立地位,毛 * *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取得了实际成果,主要有: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以后又同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意义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我国 * * 的巩固;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孤立和封锁。

②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外交成果。主要成果有:中美两国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双方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推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改变世界的一周”含义是含义(尼克松访华意义):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推动中国出现又一个建交高潮。

③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三的图片反映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之后,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活动;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工业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了一家监理单位协助组织工程招标并负责施工监理工作。总监理工程师在主持编制监理规划时,安排了一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项目风险分析和相应监理规划内容的编写工作。经过风险识别、评价,按风险量的大小将该项目中的风险归纳为大、中、小三类。根据该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监理工程师对建设单位的风险事件提出了正确的风险对策,相应制订了风险控制措施(表1-1)。

通过招标,建设单位与土建承包单位和设备安装单位分别签订了合同。

设备安装时,监理工程师发现土建承包单位施工的某一设备基础预埋的地脚螺栓位置与设备基座相应的尺寸不符,设备安装单位无法将设备安装到位,造成设备安装单位工期延误和费用损失。经查,土建承包单位是按设计单位提供的设备基础图施工的,而建设单位采购的是该设备的改型产品,基座尺寸与原设计图纸不符,对此,建设单位决定作设计变更,按进场设备的实际尺寸重新预埋地脚螺栓,仍由原土建承包单位负责实施。

土建承包单位和设备安装单位均依据合同条款的约定,提出了索赔要求。

搜索

针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风险转移、风险回避和风险自留三种风险对策,指出各自的适用对象(指风险量大小)。分析监理工程师在风险对策及控制措施表中(见上表)提出的各项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