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经四次变轨,由绕地飞行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11月11日8时34分进入周期为127min、高度为200km极月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如图1所示,11月26日9时41分,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象,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实现了中 * * 千年的奔月梦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吸收因火箭高速飞行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热量,避免烧坏火箭,火箭头部的外层涂有一种特殊的材料,目的是利用这种材料             和            (填两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2)第三级火箭中的燃料采用的是液氢、液氧,它是利用            、            方法液化后获得的。

(3)卫星上的太阳能帆板的作用是                                                   。

(4)科学家已经知道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请你合理想象:未来有一天,我国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时,相互之间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对话,原因是                                                        。

(5)小慧同学看了“嫦娥一号”飞天的报道后非常激动,随手画了一幅“国旗飘扬在月球上”的图画,如图2所示,不料犯了一个科学性错误,请你指出来                                                      。

                                                               图1                           图2

答案

(1)熔化;汽化 (2)降温;加压 (3)吸收太阳能(或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4)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5)月球周围没有空气,红旗不能“迎风飘扬”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论述题

今年3月5日,是毛 * * 同志题词号召向雷锋学习49周年的日子。某校高二(1)班同学组织了以“弘扬雷锋精神,引领时代风尚”为主题的班会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学习中 * * 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材料一:甲同学:雷锋精神是中 * * 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它生成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席卷全国,“雷锋”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真善美的象征;70年代,就像《学习雷锋好榜样》里唱的那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忠诚”和“爱憎分明”备受关注;80年代,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钉子精神,为时代推崇;90年代,雷锋精神被解释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奉献精神。进入新世纪,雷锋精神也被“感动中国”的平凡人物赋予新的内涵。“雷锋精神”虽历经半个世纪的时光淘洗,非但没有削弱它原本的光辉,相反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更显示出了他那股顽强的生命力和道德魅力。

(1)请根据甲同学的发言,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雷锋精神为什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道德魅力?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你所崇尚的雷锋精神是什么?

材料二: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当代雷锋”郭明义,入党30年来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突出的业绩。1996年担任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他20年无偿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lO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特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郭明义践行雷锋精神的事迹,谈谈如何做一个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