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1942年,刘东生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决心从事黄土研究,一干就是60年。从20世纪50年代起,刘东生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提出了有重要突破的“新风成说”,平息了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被誉为“黄土之父”;80岁上下,探索的足迹仍遍布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等“地球三极”……2002年获国际最高环境科学成就奖;2003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辨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了理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1)树立崇高的理想,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因为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2)有理想的人,未必就能实现人生价值。因为要实现人生价值,不仅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而且还需要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第二,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第三,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只有在实践中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地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3)有理想的人,未必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庸俗的、非科学的理想只能导致社会的倒退。同时,离开了艰苦奋斗,理想也不能转化成现实。
本题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难度相当大。该题要求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辨点。辨析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及原因、有了理想是否就能实现人生价值、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有了理想是否就能推动社会进步。从哲学上看,崇高理想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但理想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只具有导向作用,要真正实现人生价值,还必须具备相关的主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在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实现。而且,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命题都是有条件的,理想的导向作用具有两重性,即是否推动社会进步,还要看理想的性质如何,也就是是科学的、崇高的理想还是非科学的、庸俗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