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患者,女,32岁。下腹部有包块2年多,伴月经量增多,前来某医院就诊。门诊接诊医师检查,初诊为"子宫肌瘤"。入院后,进修医师按"子宫肌瘤"书写了病历。经治医师在没有做宫腔长度及B超等检查的情况下,完全相信了门诊的诊断,自行决定做子宫切除术。术前,未执行上级医师"再详细探宫腔"的指示;术中,发现子宫体较软时,助手提示"需排除妊娠可能",术者仍未听取,在未行子宫穿刺的情况下,错误地将子宫及双侧卵巢全切。切开子宫,见一胎儿。该患者已生有一男一女,系绝育对象。术后,医务人员对是否向患者家属讲明实情,持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

若将事故实情告知患者家属,针对手术者应负的道德责任,最正确的说法是()

A.违背"审慎"的医德要求,未作必要的认真的检查,造成医疗事故。

B.经验不足,对技术常规不熟悉,系医疗事故

C.虽错误切除子宫,但同时为患者做了需做的人流和绝育手术,功过参半

D.手术未造成其他伤害,患者应予谅解

E.门诊接诊医师、手术助手、上级医师均应负道德责任

答案

参考答案:A

综合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2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4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4分)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