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材料二:

亚马逊河河口位置

(1)填充下图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危害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2)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二,分析亚马逊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酸化;呼吸

(2)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侵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3)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沿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山东河工事

张惠言

嘉庆二年,河决曹州,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

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有司杖而逐之,蓄发养妻子。伊江阿师事之谨。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抚,出则招纳权贿,倾动州县,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河工调拨薪刍夫役之官,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称意,张目曰:“奴敢尔,吾撤汝矣!”其横如此。内阁侍读学士蒋予蒲,王先生广慧寺之徒也,以母忧去官,游于山东,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左,僧道士绕坛诵经者数十人。巡抚日再至,蒋学士、王先生从。及坛,蒋学士北面拜,巡抚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卢冠,袈裟偏袒,升坛坐。学士、巡抚立坛下,诵经毕,乃去。如是者数月,河屡塞,辄复决。

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吾以法镇之,某日当合龙,速具扫①!”巡抚曰:“诺。”先期一日,扫具,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巡抚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呗音诵经咒②。良久,投铁于河,又诵又投。三投,举手贺曰:“龙镇矣!”巡抚合掌曰:“如先生言。”明日,水大甚。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扫下,数百人皆死。居数日,王先生又至,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张惠言曰:余居江南,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及来京师,杂询之,多目击者。呜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

王先生既蓄发,名树勋,以赀入待选通判。本扬州人,或曰常州之宜兴人。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僧号嘿然。嘿然者,亦其未为僧时号。伊江阿谪戍伊犁,王先生送之戍所。闻其将归谒选③云。

〔注〕①扫:同“埽”,指用石块、树枝等捆扎而成的堵决口用的填塞物。②呗音诵经咒:用和尚念佛经的声调念经文咒语。呗,指梵音赞歌。③谒选:等候吏部选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母去官忧:父母的丧事

B.袈裟偏袒,坛坐升:登、登上

C.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同“需”,需用的东西

D.使来者有所焉儆:警戒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与作者“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的感叹直接相关的一组是(3分)( )

①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              ②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

③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                  ④举手贺曰:“龙镇矣!”

⑤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⑥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伊江阿作为堂堂巡抚,竟然被佛言耸惑。在治理黄河决堤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其昏聩无能而又凶残专横的特点。

B.巡抚好佛,曾经做过僧人的王树勋受到巡抚的特别礼遇。治理黄河失败后,巡抚被贬谪戍伊犁,而王树勋却交纳银钱取得做官资格,等候吏部选派。

C.蒋予蒲是次要人物,曾是王树勋的徒弟,与巡抚伊江阿性情相投,治理黄河时到祭坛面朝北跪拜。作者寥寥几笔,便把蒋予蒲这一人物形象勾勒出来。

D.文章最后作者写伊江阿和王树勋的结局,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流露出对清朝官场腐败的强烈讽刺。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3分)

⑵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4分)

⑶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3分)

判断题